查看原文
其他

指南笔记(六)丨案例四:资本 + 共创——让善意最大化

CIIN CIIN影响力投资网络
2024-08-23

导读


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CIIN)联合普华永道中国于2022年11月推出了《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意见征求稿),旨在尝试为各类一级市场投资人提供一套适用性强的ESG影响力解决方案。

本文为《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意见征求稿)中的章节。该手册电子版已于去年11月推出。目前正在收集社会各界对于该版本的反馈意见。您可以通过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填写意见征求表。意见收集截止日期为今年6月15日。

本指南的第三章节中包含四个国内IMM案例,分别来自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绿色经济以及包容性发展四大主题领域,从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角度介绍IMM典型做法。接下来的指南笔记系列推文将依次介绍现有的四个案例。

本篇笔记是来自包容性发展领域的案例,投资方是三一基金会,被投方是诚信诺。

一、服务于金字塔底层的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现状

不少影响力基金因为追求创造更大的影响力,投资于服务弱势群体或位于新兴市场的企业。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的估计,30%的影响力基金是为新兴市场的项目筹集的,相比之下,传统基金的规模只有 20%。在这些弱势的、需求未被满足的群体之中,本案例关注金字塔底层群体(Base of the Pyramid或者Bottom of the Pyramid,简称BOP),BOP指的是全球估计有40亿人,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他们都是穷人,他们获得能源、清洁水、通信等基本产品和服务的途径有限或根本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这一社会经济群体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每天的收入为1至8美元。然而,由于市场缺乏竞争,这些消费者往往比那些较富裕的消费者为质量较低的商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

尽管BOP家庭收入较低,但对于提供烹饪和照明等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服务和产品来说,这些家庭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世界上有8.6亿人没有电可用,还有 26亿人没有清洁的烹饪设施。能源在社会影响或全球挑战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有重要的位置,可持续发展的第七个目标强调:全球努力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和现代的能源。

离网能源(Off-grid energy)的目标市场是数亿无法获得可靠电网电力的客户。国际IMM机构60分贝(60 Decibels)基于对49家离网能源公司服务的近35000 名客户进行调研和访谈,在2020年发布了一份关于离网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报告——《为什么离网能源重要》。该报告发现,88%的客户表示,由于购买能源产品或服务,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这一比例大于60分贝之前调研过的其他行业的客户和供应商,该数值分别为农业82%、教育78%、普惠金融70%。此外,该报告指出,对离网能源客户来说,太阳能灯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获取清洁能源也减少了对肮脏、昂贵和危险的传统燃料来源的依赖,或让他们完全停止使用传统燃料。这对他们的健康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接触细颗粒物(PM2.5)的几率减少了50%-80%;对环境也是个好消息,每年每个家庭减少近半吨二氧化碳或类似物的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60分贝调查发现,离网能源这一行业的公平度并不高,因为在离网能源客户中,仅有37%的人生活在每人每天3.2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即BOP人群),这一比例远低于这些市场的总人口(60%)。因此,尽管在产品开发和获得信贷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最贫穷的人群获得清洁能源的机会仍然少于较富裕的人群。

根据“离网太阳能行业联盟GOGLA”的数据,离网太阳能行业具有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潜力,该产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正在产生持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而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正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健康和教育,创造就业和收入机会,并帮助消费者省钱。

金融管理和研究所下属的发展金融研究中心(CDF-IFMR)对服务于印度农村 BOP人群的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潜力进行调研后指出,虽然为BOP提供清洁能源的新兴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机会,但是寻求向该行业提供资金的投资者需要耐心和对短期财务回报的务实预期。由此可见,从投资角度来说,该行业的发展渴求那些追求影响力的“耐心资本”的进入。从企业角度来说,通过可持续、可复制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将BOP人群整合到供应商、员工、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等价值链中,从而直接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从而实现所谓的“包容性商业”(Inclusive Business)。

二、资方介绍:三一基金会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Sany Foundation,简称三一基金会),是由三一集团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并于2019年1月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证书。三一基金会在国内率先提出“科学公益”的理念,通过赋能使公益充分实现其价值,给世界带来真实的改变,建设充满活力、善意和信任的美好社会。公益创投是三一基金会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本案例关注的业务模块。三一基金会目前还有其他四个业务模块,分别为能力支持、探客教育、乡村振兴和公众倡导。

三一基金会的五大业务模块

来源:三一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三一基金会自2016年起开展公益创投,经过持续实践探索,从早期的公益项目孵化,到2021年升级为全新的公益创投计划。截至2022年5月,三一基金会创投伙伴,即被资助或创投的机构,包括:是光诗歌,海雕视角,益迪教育科技,圆梦之旅,保护豆豆和诚信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案例将介绍的被投企业“诚信诺”,三一基金会采用了投资的形式,而对其他几位创投伙伴多为捐赠的形式。由此可见,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的重点是不局限合作形式的最大化影响力。

三一基金会的公益创投图谱

来源:《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手册》

如果对照根据追求社会价值和财务回报比例划分的社会投资(Social Investment)光谱图,三一基金会对上述创投伙伴的支持方式已覆盖从慈善捐赠到影响力投资的光谱。

社会投资光谱图

来源:《提升影响力 : 亚洲社会投资路线图》

三、被投企业介绍:诚信诺

2022年6月,三一基金会通过慈善信托的架构方式完成对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本次投资的慈善信托主体是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占股约7.00%。在三一基金会所有的公益创投项目之中,该投资更贴近影响力投资的概念,并在社会影响力和财务回报相互权衡光谱中,属于偏向于追求社会影响力的投资。

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诚信诺,公司英文名为Power Solution)创立于 2004年,始终将“用绿色能源改善全球BOP人群生活品质”作为企业使命,致力于用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清洁能源照明帮助全球无电地区极端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促进绿色能源事业的发展。2018年,诚信诺创始人李霞荣获亚洲开发银行“新能源领袖”称号,2019年,她带领公司认证为中国金牌社会企业。

项目瞄准贫困缺电人口生活刚需,从创始至今始终为回应 BOP 离网人群的照明等电力需求,所提供的极致性价比产品是传统照明的最佳替代方案之一。2022年6 月,诚信诺累计为全球72个国家的673万BOP家庭提供太阳能照明,覆盖4585万极端贫困人口;帮助3万名以上婴幼儿避免因吸入蜡烛及煤油灯所排放的黑色有害气体而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累计为极端贫困家庭生活发电6077万度,产品终生将减少合计10215万元生活电费开支;累计为地球减少55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项目在非洲、南亚等贫困缺电地区建立销售和市场渠道时,支持“太阳姐妹”(Solar Sister)等当地经销商为女性提供销售工作岗位。

在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取舍,我还没有经历过,是因为我们这种企业存在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如果这两方变成了一个博弈,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


——诚信诺创始人、董事长 李霞

善是一种人类的观念,不同的范畴之内对善有不同的认定。影响力更多地是希望通过商业回报跟善相结合,但是影响力可以完全以纯商业的方式运行,现在很多的可持续企业都是这样。社会价值是在为了更好地实现善的基础上,还要通过非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复合的善的结果所做出的成果。


——三一基金会能力支持总监 王龙玺

四、IMM做法

1. IMM之道:寻找最大化善意的科学途径
(1) 影响力的增长与被投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

在三一基金会看来,在投资领域的“影响力”是善的结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共识范围最大的善,它界定了 17 个善的不同维度。因此,“影响力投资”能获得财务回报和善的结果,两者共同结合的一种投资。三一基金会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是并行的,类似于同心圆的模型,两者之间是有机结合的,创投伙伴一定要认识到只有让自己快速成长,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社会理想。三一基金会的这一观点也与诚信诺不谋而和。对于企业社会影响力和财务回报之间的关系,诚信诺在创办之初就没有把这两个指标进行割裂,一直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绑定的关系。每一个社会企业在创业之初,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因此当社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数据,社会效应和影响力自然就会体现出来。企业不能因为追求社会影响力而本末倒置。

关于如何看待投资人可能要求定期披露影响力报告,三一基金会和诚信诺有相似的看法,都认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是优先于定期披露影响力数据。诚信诺创始人李霞表示,“如果投资人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影响力评估报告,超出了我们本来常规的操作,那就需要投资人也想想办法。我觉得我的投资人的目标和方向跟我是一致的,就是他们很清楚我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多花在哪儿。如果有投资人一定需要专业的影响力评估报告,我相信他们会协助我做的,而不是要求我来做”。

(2) 在“科学公益”理念下的创投策略

早期项目孵化曾经是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的重点,那时其筛选标准主要是看团队及其创意。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三一基金会在 2022 年 5 月发布《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手册》,对公益创投进行了科学地梳理和总结,指出三一基金会的公益创投策略:致力于寻找采用创新工作思路的项目或组织,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深度参与优化目标和思路,辅以评估和影响力梳理等专项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和呈现更好的公益结果。

从“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的策略”图中可以看到,IMM 贯穿于公益创投的各个环节,包括制定项目筛选的标准,提供评估的支持,通过评估来了解各方的价值,以及确定对结果进行评估的维度。三一基金会延续了公益创投的工作思路,不仅为创投伙伴提供资金的支持,而且提供评估、合作资源和渠道等支持。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的策略

来源:《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手册》

除采用公益领域常用的变革理论去梳理项目的逻辑合理性之外,三一基金会创新性地提出了 “四有三新”的筛选标准 , 以及“4+1”项目评价体系,即项目需要满足“四有”的四项基本条件,加上具备“三新”的至少一个创新点。“四有三新”指标更多是一种定性的描述,用于确定该项目与三一基金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是否吻合,而非对项目进行数量化的测量。三一基金会也在思考,如何在“四有三新”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更完善、更好用的影响力评估工具。以下对“四有三新”的筛选标准进行介绍。

① 有基础

可以从两个部分来理解“有基础”。第一个基础是这个项目团队对社会问题有充分的剖析和认知,以至于它的整个干预策略、行动方案以及已取得的成效,能够完整地回应它对于这个问题的剖析。第二个基础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基础,至少完成一个周期的落地实践,证明产品或服务有效且能够被广泛接受。

② 有优势

与同类项目相比,要考察其是否是最具优势的。无论是技术、管理、规模还是团队层面,它一定是能够有可能去实现其社会价值目标的团队。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去具体分析是哪个方面“有优势”。

③ 有潜力

实现社会价值需要去解决社会问题,需要至少回应一个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本身是一件规模化的事情,它不局限于某一个小区、某一个区域,甚至是某一个国家。如果该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个很大范围内出现的,那么该项目就具有一定规模化的潜力。因此,“有潜力”更多地是指项目有潜力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来提升自己,从而增强回应社会问题的能力。

④ 有意愿

三一基金会更愿意采用“共创合伙人”的模式来描画与创投伙伴的关系,而非用投融资时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来建立项目合作,这也体现了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的特色。“有意愿”是指以开放态度参与共创,愿意与多方力量推动系统改变。在这种共创关系之中,各方为了共同认同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别从事执行、统筹资源和资金等工作。

⑤ 新空间

“新空间”是指识别并回应未被关注的社会问题或人群,发现新的公益需求、机会和前沿议题。例如,创投伙伴发现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或者商业上对应的词叫细分赛道;另外一种情况是,很多人也许一直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直认同的干预和行动方向是有偏差的,而创投伙伴的解决方案从问题的本质来思考。

⑥ 新解法

“新解法”指创投伙伴可能是用一种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是一种新的运营方式来回应一个社会问题。

⑦ 新模式

“新模式”指创投伙伴利用创新的组织方式或运营模式,系统化地回应和解决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

一个项目除要满足上述“4+1”的基本筛选标准之外,三一基金会也特别看重对项目创始人的绝对了解,建立相互信任。所以,三一基金会对创投项目有一个非常长的观察周期,在所有已投项目中,都有比较长的相互观察周期。

同时,三一基金会也会关注和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并做出积极响应,将公益创投看作是配置和平衡社会资源的行动。例如,诚信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实现 3060“双碳”目标中持续参与并发挥作用;“性教育”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后,三一基金会与保护豆豆建立创投关系,这些均在直接响应国家政策。

基金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参与者,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均是从国家政策方针出发的,基金会的行为未必直接响应某个国家政策,但始终都贯穿在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并积极响应。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负责人 刘畅

三一基金会的公益创投均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创投伙伴是否通过新的做法实现了更好的公益结果。这些结果体现在“科学公益”所追求的四个维度上,即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性,产品或服务规模的增长,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时质量是否相同,以及单个产品或单位个体接受服务所花费的成本。除上述“四个维度”外,三一基金会也期待当其进入某个项目后,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价值投资者关注该社会问题、项目或行业。这种关注并不是以经济指标去评估,并不一定指更多的资金进入,而是指社会资源可以更有效地聚合在一个三一基金会认为有潜力的项目上,是从参与者本身的数量和质量去做评估。

2. IMM之术:以社会影响力为导向,建构“共创合伙人”的积极关系

对于国际上常用的 IMM 标准和工具,三一基金会认为这些工具并不是百分之百普适。三一基金会的 IMM 流程与第二章中建议的六步流程基本吻合。以下介绍其在这六步中的具体操作:

(1) 明确影响力策略

所有潜在创投项目进入讨论的门槛是,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影响力,这是基于公益基金会属性而必须满足的最低门槛。相比于商业的影响力投资机构,三一基金会更强调创投伙伴的纯粹性,希望创投伙伴的初心是从一个实现社会价值、社会影响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而非把实现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视为其行动的副产品。

(2) 建立配套机制

三一基金会对所投项目有相对完善的投后管理,充分发挥其“共创合伙人”和“积极股东”的角色。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呈现三一基金会的投后管理策略和措施。

① 组织架构

三一基金会要求至少一位三一基金会的总监进入到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保证能有一个及时的、畅通的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渠道。在诚信诺的投资案例中,三一基金会秘书长沈丹玺目前为该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之一。

② 季度会议

三一基金会每个季度会跟每个项目召开深度沟通会,了解和跟进创投伙伴的整体发展状况。

③ 创始人绝对控股

当三一基金会认可某个项目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创始人之后,会要求创始人一定是绝对控股或控制这个项目的核心主体,以规避可能遭遇的使命飘移。在诚信诺的投资案例中,创始人李霞占股约52.08%。

④ 法律约束

首先,三一基金会在协议里明确提出,投资款项一定要用于该项目所在的领域,比如对诚信诺的要求是“一直坚持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的清洁用电问题”,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目标不能飘移和改变。其次,三一基金会与创投伙伴约定,每五年要对项目进行一次整体性的评估,涵括经济、社会和用户层面的评估和评价。基于此,去考察双方的合作是不是可以持续,这样的机制是给双方一个警醒,类似于一种相互监督的模式。再次,三一基金会希望项目是共创的,而项目能够回应社会问题的周期本身可能是很长的,所以希望能够长期陪伴。针对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协议里会写明资方退出的机制,例如,约定一定的经济比例,约定谁出资来回购或转让。

⑤ 分红限制

为了发挥项目的影响力或社会价值,三一基金会要求,在三一基金会参与该项目期间,应确保所有股东的分红比例降到最低。甚至很多项目要求股东不分红,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够重新回到企业内部的运营和发展中。

⑥ 社会价值评估体系

三一基金会为每一个签约的合作项目量身定做一个社会价值评估体系。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可能采取多元的评估方法和取向来搭建社会价值评估体系。该工作的核心是评估体系要完整,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数据(例如转化了多少电力,解决了多少安全隐患),而是真正有效地评估影响力和项目的有效性。三一基金会通常会找外部团队来合作搭建这个框架,然后在逐步优化的过程中,每年跟项目进行沟通,更新这些数据,完善影响力构建。

从我们的价值来说,我们希望和被投机构是共创的关系。一个项目能够回应社会问题的周期本身就是很长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长期陪伴被投机构。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负责人 刘畅
(3) 具体化影响力目标

三一基金会的创投项目因为在发展阶段、所属领域和运营模式等各不相同,一个固定的指标很难适用于所有项目,所以就整个创投业务板块而言,尚无普适的量化指标,通常是根据具体的项目,结合逻辑分析,筛选出具体的量化指标。

① “四有三新”的量化指标

与管理数据相关的指标:例如对于“有优势”的衡量能够通过获得认证的产品和技术的数量, 如专利技术、医疗技术等。

与运营数据相关的指标:例如对于“有潜力”的衡量,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和行为数据的变化来佐证社会影响力规模化的潜力,如用户复购率、退货率、满意度、净推荐值等指标。

第三方提供的相关信息:一些项目已经拥有内审或外审的记录材料,这些量化信息能够提供专业的细节,是项目筛选时必会索取的材料,如财务审计报告、第三方出具的价值或有效性评估报告等。

“三新”由于是偏向于社会创新的目标之一,即突破现有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瓶颈或空白领域,对其的衡量与管理更多是从视角、解法、模式的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更多是从是否有创新的层面来判断,所以目前暂无直接的量化数据指标。

② 科学公益效果的量化指标

同样因为创投项目的多样性,尚无法形成非常具体的普适量化指标。在项目评估时,通常采用“基线——干预——终线”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效性等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具体四个维度的指标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无效或低效、一般效果和理想效果,如图所示:

三一基金会科学公益的效果指标

来源:《三一基金会科学公益纲要》

(4) 投后影响力管理之:被投企业的影响力数据收集和使用

诚信诺在接受三一的投资之前,已开始定期收集企业影响力方面的数据,通过收集这些影响力的数据来定期检查企业的目标实现率,以及实现其他发展目标。同时,伴随着三一基金会的投资进入,诚信诺依托三一基金会的 IMM 方法论逐步完善其操作流程。

社会企业这个概念的提出,激励了很多的年轻人去进行商业向善的创业。很多年轻人毕业时觉得我也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诚信诺创始人、董事长 李霞

与大多数社会企业可能面临的窘境类似,诚信诺没有多余的资金和人力来设置专门负责 IMM 的岗位,目前投入较多的是产品研发,在品牌和市场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在一些关键网站上的广告。但是,诚信诺比较关注影响力方面的数据,每半年会核算影响力的指标,对影响力数据的收集贯穿于企业日常的经营之中。市场部的员工主要负责对外宣传,自然会需要数据作为宣传内容,因此市场部的员工负责收集影响力相关的数据,包括创始人参与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公司的进展、来自终端用户使用产品的照片,等等。此外,诚信诺研发了一个分期付款的预付费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后台数据库,它能够记录用户购买的产品类型、购买时间、分期付款情况,也能够精确地记录用户使用天数、使用的电数等,这些数据都能够转换成对用户产生实际影响的数据和碳排放的数据。

诚信诺关注的四种主要影响力指标如下:
· 实际影响的人数

该数据与出货量相关,每卖出一个产品,就对应着影响了一个家庭,直接满足了他们的电力需求,同时减少了很多家庭以及社会对于用电健康和安全的担忧。例如,非洲平均一个家庭按照 5 至 6 人计算

· 碳排放

基于卖出产品的个数,以及参考煤油灯碳排放的标准 10,可以计算出每盏煤油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从而计算出使用太阳能设备照明可以减少多少吨碳排。

· 发电量

传统的照明方式是完全不发电的,太阳能灯是有电池储能的,因此可以计算发电量。

· 国际影响力

产品卖到不同的国家,影响到的国家的数量,代表了跨国际、跨文化解决问题。此外,国际影响力还指希望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能够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在国际上进行一些分享和链接相关的资源。

通过衡量和管理以上指标对应的数据,诚信诺期待实现以下价值:
· 目标管理

企业创立的初心是要解决 BOP 人群的用电问题,因此企业管理团队也需要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设定的目标。

· 激励员工

最初统计影响力数据是为了自我激励、激励自己的团队成员:让员工知道,在诚信诺工作,不仅得到合理的薪水,而且还可以帮助改变世界。员工没有因为在诚信诺这家社会企业服务而降低了他们的薪酬和生活标准,员工也没有受到道德上的绑架,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得到不公平的工资待遇是合理的。

· 品牌宣传

目前大众能在公共媒体上看到的关于诚信诺的报道,几乎都来自于 2018 年 10 月之后。在这之前的十年,诚信诺都是在海外商业渠道做宣传,期望影响的对象是目标客户。改变宣传策略是因为创始人李霞突然意识到,诚信诺默默干了十年,一共才影响了 300 多万个家庭,按照每个家庭 6 个人计算的话,一共才 1800 万人,但是当时没有电的人群数量是 10 亿,也就是说诚信诺干了十年,影响的人群比例连 1% 都不到。过去十年,诚信诺验证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即通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力,靠自主运营能够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在规模化上还存在不足。按照用电人群的需求规模和诚信诺的供给规模来说,是有较大差距的。因此,诚信诺开始有意识地加大对外宣传企业的影响力数据,并考虑是否能够链接更多的资源,并在这时遇到像三一基金会这样的耐心资本。

(5) 影响力估值和鉴证

从机构层面来看,三一基金会现阶段衡量影响力,更多是为创投伙伴等相关方提供一种社会价值的引导,希望通过评估来帮助项目能够在产生正向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以在投后的评估支持上,尚未有等价转换的估值行为。理论上,每一个项目所在的领域,所需要的测量转化模型均存有差异,而目前三一基金会并不限定创投项目所在的领域,所以,从实践上来说,如果为每一个项目开发、测试、完善一个等价转换的模型,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均存在难题。另外一方面,从行业层面来看,公益领域相对难以找到公认的、普适的等价物及其计算方式。

公益行为的社会价值可以被测量,但如果被过度货币化,恐怕有可能被过度或片面地解读,货币化或功利性的测量也可能会引起公众情感上的抵触。如果公众无法辨识复杂的转化模型,无法判断这些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那么估值和货币化的方式极有可能无法被社会认同。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负责人 刘畅

(6) 报告:不要求定期披露影响力报告

三一基金会认为,早期阶段的项目确实要一心一意地去考虑发展的问题,不必花费过多人力物力制作影响力报告。无论对于三一基金会还是创投伙伴,先脚踏实地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的艰难形势下,用 IMM 工具促进业务发展,才是不悖初心的做法。

 - End -

作者:顾璇,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和仁爱教育。

作者按:

公益创投与影响力投资的异同:以三一基金会为例“公益创投”和“影响力投资”等融合社会创新和金融领域的概念存在诸多重叠和模糊。学者和实践者也并未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涵达成共识。姬晨等认为,“公益创投” 更接近于资助,而“影响力投资”更接近于“投资”。在社会投资光谱中,“公益创投” 更接于光谱的左端,而“影响力投资”位于中间的区域,兼顾社会影响和财务回报。

结合基金会的公益属性,三一基金会在理念和实践中,一方面发挥传统公益创投的角色,对被资助企业在运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赋能。另外一方面,三一基金会扩展了传统公益创投的内涵,将“公益创投”视为比“影响力投资”涵括更广的概念。或者说,三一基金会并不在支持方式和组织性质上设限,一切致力于改善公共福祉的机构都可能成为三一基金会的支持对象。在寻找创投伙伴时,三一基金会看重的是被投机构的价值、它的动机以及它如何促进民生福祉的提高。
“三一基金会的公益创投跟典型的影响力投资的机构差异很大,但是在三一基金会的公益创投里面确实有典型的影响力投资,除了像诚信诺这种社会企业,也支持非常公益的慈善组织。”——三一基金会能力支持总监 王龙玺
关于“社会影响力”和“财务回报”之间的关系,三一基金会与商业的影响力投资机构有不同的思考维度和侧重点。首先,三一基金会认为公益创投的项目一定是基于回应一个社会问题,再去考虑其商业或运行模式,所以项目一定是在运营过程中,它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是有机统一的。其次,三一基金会对财务收益需求的优先级较低,如果创投伙伴发展得很好,有很多收益,当然是很理想的状态。但是,从现在公益创投角度来说,三一基金会对高财务回报的要求明显低于社会价值的实现。再次,作为一家公益基金会,三一基金会以股权的方式投资只占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资助公益慈善组织,而后者没有任何财务回报预期。
“从三一基金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没有特别强的对于财务收益的需求。有财务收益肯定是最理想的。我们也希望被投机构能发展得特别好,然后有很多收益,但是从我们现在公益创投角度来说,并没有期望有太高的回报。”  

——三一基金会公益创投负责人 刘畅


往期回顾



指南笔记(一)丨影响力衡量和管理(IMM)指南:背景与概述

指南笔记(二)丨IMM原则和流程指南

指南笔记(三)丨案例一:可见可信——共益评估助力数字农业

指南笔记(四)丨案例二:拥抱健康黎明,追寻利润之上的使命

指南笔记(五)丨案例三:绿色引擎共助价值升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意见征求表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版电子手册

欢迎正在实践IMM的投资机构或感兴趣参与共创的机构伙伴联系本项目负责人:
林女士,邮箱:linyigu@ciin.com.cn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IIN影响力投资网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